• 期刊首页
  • 期刊导读
  • 期刊介绍
  • 投稿指南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期刊介绍

教育刊物。主要宣传党的政策和民族政策,交流区内外、国内外教育信息和先进经验,面向民族中小学教师。【详细查看】

期刊导读

最美守望
黄奋生蒙藏思想略
邢成藏石欣赏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
助农增收合作共赢
从温饱到小康饭碗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

综合新闻

  • 03/24内蒙古医疗队回汉为“戴阿爸”扫墓
  • 03/232021内蒙古省考行测技巧-图形推理之巧用“读图法
  • 03/22中国太保寿险内蒙古分公司提醒您“甄别代理退
  • 03/21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在河北、内蒙古、湖北
  • 03/191-2月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9%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黄奋生蒙藏思想略述(2)

来源:内蒙古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4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关于边疆教育问题方面,黄奋生提出:“首先要培养大批的师资、来适应边疆的需要;其次由近边向远边发展的模式:第三,教育要由城市向农村全面发展

关于边疆教育问题方面,黄奋生提出:“首先要培养大批的师资、来适应边疆的需要;其次由近边向远边发展的模式:第三,教育要由城市向农村全面发展;第四,由流动式教育向固定的教育模式发展的转变;最后,希望通过教育以期达到各宗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并且他提出“边疆教育的目标必须要生产化,使受教育的边胞,学习成生产的技能,人人可以成为开发边疆的斗士”[9]。黄奋生对于边疆教育的观点及看法,对于提升边疆地区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黄奋生在关注蒙藏问题的同时,还对于蒙藏地区的重要人物进行了相关的著述研究,通过搜集对于蒙藏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进行材料的搜集补充的基础上,对有功于抗战的边疆人物或地方政教领袖进行力求可靠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将这些对边疆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事迹充实,使一般的青年学生和渴望了解边疆情况的国人能够了解到边疆的大致情况。并且在黄奋生的相关著述中都可以看出,黄奋生对于蒙藏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涉及到蒙藏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宗教、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

黄奋生对于边疆民族问题的关注,尤其世纪对蒙藏问题所作出的相关思想认识具有明显时代先进性。如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还完成了著名的《蒙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这是我国学术界普遍认知的,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最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至今仍然被视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黄奋生西藏研究的影响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边疆民族问题研究,既是“致用”的产物,也是西方传导下“致知”的自然结果。[10]黄奋生的蒙藏思想及实践研究,通过搜集资料,黄奋生对于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并从多方面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探讨,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丰富以及整理,形成蒙藏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文献。由此可见,黄奋生边疆民族思想对当代边疆民族研究的。对于黄奋生边疆思想的实践研究是对于民国实践边疆、边政思想研究,以及当下对于蒙藏乃至边疆民族问题的研究都是重要的的有力补充。这也就无怪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以及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黄慕松等为其著述题词“筹边指掌”“边政南针”了。

[1]西北民族大学档案馆.案卷号:四八零,一九八六年,目录号2-2;案卷号:文书永久0480.

[2]王佩龙,忒莫勒,边疆学学者黄奋生及其著作[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04)

[3]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M].南京:西北导报社,1936年版.

[4]戴季陶.开发西北工作之起点[M].南京:新亚西亚学会,1933年版,第35-35页.

[5]黄奋生.蒙藏周报[N].第66、74期;蒙藏旬刊,第1、8、10、11期.

[6]黄奋生.西藏人口估计:九十五万七千余人[J].边疆研究,1940(01)[7]黄奋生.清代设置驻藏大臣考[J].边政公论,1941年第1卷第2期.

[8]黄奋生.设置西藏指导长官刍议[J].中国边疆,1942年第一卷第3、4期.

[9]黄奋生.泛论边疆教育[J].西北通讯(南京),1947(03).

[10]段金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01)

文章来源:《内蒙古教育》 网址: http://www.nmgjyzzs.cn/qikandaodu/2021/0324/897.html

  • 上一页
  • 1
  • 2
  • 上一篇:邢成藏石欣赏
    下一篇:最美守望

    内蒙古教育投稿 | 内蒙古教育编辑部| 内蒙古教育版面费 | 内蒙古教育论文发表 | 内蒙古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